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generator-hire-london.com
邮 箱:admin@aa.com
金秋送爽、奔跑丹桂飘香,村学第40个教师节如约而至。生带
(《我在乡村当老师》,爱希时长共2分44秒)
“老师,群年轻人我还想回来上小学,江门我希望能够再见到你。支教”2020年的奋力夏天,开平市水口镇第三小学的奔跑黎奕媚老师两年支教期满,在人生分叉路口迷茫之际,村学六年级毕业学生的生带这一句话让她瞬间热泪盈眶,“我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当时就下定决心,我要继续留在这里。”四年后的今天,黎奕媚身上的教学担子愈加沉重,但她的内心一如从前:“我愿意继续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坚守。”
认真听课的孩子们。
在“中国侨都”江门,每年都有一批意气风发的高校毕业生怀揣着和黎奕媚相似的青春梦想,奔赴江门“三支一扶”的支教一线,如一粒粒种子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乡村学校播撒爱与希望。
“越来越多的青年投身、奉献到江门的基层教育中,令人感到欣慰和鼓舞,他们的加入将进一步提升江门基层教育水平,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社会进步注入全新动力。”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锐楼表示。
一颗初心,所以奔赴
“趁着年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想把学到的知识、看到的世界都讲给孩子们听。”一年多前,24岁的江淑雅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加入了江门市“三支一扶”支教队伍,前往位于台山边陲小镇的北陡中学当语文老师。非师范专业出身的江淑雅坦言,在此之前自己从没正式面对过学生,当时特别忐忑。
江淑雅正在上课。
为了解学生需求,江淑雅经常在课后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她发现班里很多孩子都是单亲儿童、留守儿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小小年纪,或要分担繁重的家务,或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年幼的弟弟妹妹。
“因为家庭情况复杂,这些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外面了解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江淑雅表示,这让她对支教的使命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仅要给孩子们带来知识,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陪伴与温暖,成为孩子们心灵的“一扇窗户”。
“支教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每每想起自己对支教的初心,我就更坚定一分。”江淑雅表示,新学期新起点,她已准备好继续全力以赴。
2024年7月,又有32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和江淑雅一样来到江门乡村学校支教,曹曦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曹曦此前了解到,很多乡村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体育课程往往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他们普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难按照课程大纲要求上好体育课程。
曹曦的体育课堂。
“我是体育专业出身,教给他们的内容、技能是更加专业的、系统的、科学的。”曹曦谈起自己支教的初心说,农村的孩子们身体素质非常好,不少都是练体育的好苗子,如果能得到专业指导,他们会成长得很快。
开学短短几天,曹曦已经成了开平市马岗镇中心小学的“孩子王”。他表示,希望给孩子们营造起学习体育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爱上体育,真正学到专业的体育知识。
一份责任,所以担当
2022年下半年,“00后”支教老师陈晓彤刚到新会区大泽镇沙冲小学时,她既要给几个班教英语,又兼学校的卫生管理,令她切身体会到书本上所写的“农村教育资源依然匮乏”这句话的分量。
彼时陈晓彤毕业不久,象牙塔里所学还有待实践,当课堂乱哄哄、学生不配合、难以把控上课时间等困难一个个冒出来时,她发觉一切都比想象中困难更多。
陈晓彤与孩子们上课互动。
陈晓彤调整心态,在江门市各级人社部门的培训、指导以及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助下,摸索出了奖章制度、课堂游戏等带班方法,逐渐渡过了教学迷茫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每次课前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单词默写比赛,调动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奖章制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要集够一定数量的奖章,就可以来找我兑换文具。”陈晓彤介绍道,除管理好学生,她自己也不断加强学习,吸收优秀教师的经验,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可以说,我所有的空余时间不是在听课就是在听课的路上。”
在当代网友流行讨论的MBTI性格类型中,陈晓彤表示自己是“I人”,社交是她的弱项。“但我必须要和家长多多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教学,所以我努力克服着自己的心理障碍。”陈晓彤表示,她每天都会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在校情况,耐心地同他们探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进步,慢慢赢得了很多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
陈晓彤课后与学生交流。
“陈老师在我心里排第一!”两年里,陈晓彤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困难站稳了讲台,所任教班级英语成绩优异,深受学生爱戴。
如今,她成了“多面手”,兼任英语、语文以及班主任,也更忙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缓解乡村小学人力短缺的窘境,为乡村小学的孩子带来多一分知识,送上多一分希望。”陈晓彤坚定地说到。
一个眼神,所以坚守
九月初,当开平市水口镇第三小学的校园里再次响起熟悉的铃声,在外交换学习了一年的黎奕媚老师重新回到了课堂。
很久没和学生们见面的她一出现在走廊,马上被孩子们热情簇拥起来。算下来,这已经是黎奕媚在这所小学工作的第七年了。
黎奕媚与学生们的关系亦师亦友。
2018年的夏天,刚从五邑大学毕业的黎奕媚放弃了广州教育培训机构给出的高薪offer,加入了江门市“三支一扶”队伍,成为水口镇第三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那时,她的选择让很多人甚是疑惑,别人都是往城里走,她怎么到乡下去?这要从一个“眼神”说起。
“大学时我曾去云浮一所偏远农村小学短期支教,上课时一名学生没来,我出去找,看到他推着一辆装满稻谷的小推车在校门口徘徊,那个渴望知识的眼神我至今还记得。”做决定的那晚,黎奕媚重新翻看了一遍大学支教的照片,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她的心里有了答案:“这里不仅有学生的未来,也有我的人生。”
黎奕媚在大学时期参加短期支教。
刚到学校的一个多月,黎奕媚因为农村环境不适应、工作压力大,几乎每天晚上都躲在宿舍哭。“当时我是第一次做班主任,工作很多很繁琐,有时候加班到深夜都做不完,我因此经常怀疑自己选的这条路。”黎奕媚回忆道,有天晚上她濒临崩溃,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又渴望的眼睛,这再次给予了她力量,“我要留下来,坚持住。”
农村孩子英语基础差、口语弱,不少五六年级学生连英文书写字母都认不准确,黎奕媚便从创建英语学习环境着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英语听说习惯,并以娱带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愤怒的小鸟”“谁的反应最快”“传球说单词”等小游戏经常出现在课堂上。同时她还鼓励基础好的学生当起小老师,帮带困难同学共同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英语成绩提升特别快,她前进的动力和信心更足了。
专心备课的黎奕媚。
在江门,还有许多像江淑雅、曹曦、陈晓彤、黎奕媚这样的青年不断奔赴、坚守于基层教育一线岗位上,他们把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方式带到乡村,为基层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希望各位支教老师在岗为江门教育事业奉献的过程中,能收获更多成长,早日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值此教师节之际,黄锐楼说道,“我们作为‘三支一扶’的管理部门,一定会为各位青年老师做好后勤保障,搭建起更多平台,为青年们在江门工作、生活提供更多安心、舒心、暖心的服务。”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曹童童
摄影/摄像: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