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generator-hire-london.com
邮 箱:admin@aa.com
10月13日,致富花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23·合肥)成功举办。持续创新出本届交易会以“生态·品牌·开放·创新”为主题,推动头开报名参展参会客商2万多人、农业参展产品3万多种。让田此次农交会上展示我省乡村振兴发展成就、间地农业产学研结合的致富花新成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风采和“皖美农品”。持续创新出安徽省农科院积极组织相关研究所、推动头开6个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参展。农业
“这是让田我们又一次参加农交会,希望借助这样一个平台,间地把我们安徽省农科院水稻、致富花家禽、持续创新出水产、推动头开蔬菜、果树、特色农业等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优’农产品推向市场,吸引更多客商。”10月13日,合肥农交会五号展馆,安徽省农科院六大体系凭借最新的科技成果,吸引游客驻足品鉴。
品种更新,推动我省高水平农业自立自强
“这是我们今年带来的食用菌新品种,具有镇痛、抗炎、改善肾功能等作用,这个品种仅需22天即可采收。”安徽省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汪泰初向记者介绍今年农交会上他们带来的食用菌新品种——皖蝉草。
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基础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有着巨大的潜力,“新农人”们在努力不断扩大食用菌“新成员”。这也是安徽省农科院今年参加农交会的一大亮点,不断更新作物品种,让科技赋农走进千家万户。
我省野生蝉花虫草广泛分布于丘陵地带中地面覆盖有枯枝落叶层的竹林地区,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菌物资源创新利用团队于2015年起开展对我省野生蝉花虫草菌种资源的收集,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所选育的“皖蝉草”系列蝉花虫草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因为其具有高产、性状优的特点,因此很适合工厂化栽培。”目前该系列品种在淮南进行规模化工业栽培,已经面向市场的有蝉花虫草粉、虫草酵素、富硒蝉花虫草饮品等多类深加工产品。据悉,皖蝉草技术平均每年生产蝉花20吨,为当地农民增收430万元,结合作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190万元,新增收入1100万元,新增利润345万元。
从源头到产品,农业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强化科技赋农,助力我省农业科技加快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断涌现。农产品新品种数量显著增长,成果转化应用效果突出,为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供应更稳 ,“大国粮仓”里的“皖粮”分量更足
安徽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农产品加工大省,是长三角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据本次农交会介绍,安徽粮食总产连续6年站稳800亿斤台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6万亿元,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1万亿元。因此,安徽省农科院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就是我省粮食产业的基础力量和核心。
今年农交会上新推出的种子就是徽系品种——徽两优系列。“对大型农作物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增产,而是稳产。我们致力于研发出不被极端天气影响、强适应性、综合抗风险性能力强的粮食种子,而不是只能抵抗单一风险的品种。”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倪大虎介绍。
“百姓种植水稻看重的第一要素就是它的倒伏性。”所以,徽系第一个审定品种是“皖稻153”。在2003年高温的极端气候下,该品种在实验中表现出耐高温,结实率高,产量突出,抗倒伏等优点,就破格进入生产试验,两年就完成审定。而后,该品种转化给安徽华安种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表现突出,被农户称为“铁杆水稻”,每年市场供不应求。2010年第二个徽系品种“徽两优6号”通过国家审定,2012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也是水稻所第一个超级稻品种。
随着这两个品种的市场表现越来越好,国内几十家科研公司和科研院所都来洽谈如今展示的“徽两优”系列的母本“1892S”的引种协议,其中包括安徽荃银高科,湖南隆平高科,北京金色农华,中国水稻所等上市公司和科研机构。一直到2023年,徽系品种一共有99个品种通过了审定,其中国审品种47个,超级稻品种2个,累计推广面积3亿亩以上,让“大国粮仓”里的“皖粮”,分量更足、底子更厚。行走在“江淮粮仓”,处处能感受到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的热潮涌动。推进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粮农挑上“金扁担”,粮食产能基础越夯越实。
目前,安徽正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安徽省农科院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各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技术骨干每年都工作在全省水稻生产一线,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指导服务,为全省秋粮丰收贡献水稻科技力量。
结构更优,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促振兴
本次农交会上,安徽省农科院除了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亮点突出,安徽省家禽、水产、蔬菜、果树等四个产业技术体系展示了我省在完善各地市的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提升初级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了当地及周边区域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动能。产业优先,强农富民,体现了我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的成效。
安徽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聚焦安徽渔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今年他们带来了稻鳖共作技术、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黄河鲤良种化规模化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养殖尾水处理研究等十多项水产养殖创新技术,着力解决安徽绿色发展、产业融合、资源养护等方面制约瓶颈,为安徽水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科技支撑。其中,稻鳖共作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亩均增效2500元以上,化肥减施30%,农药减施50%,显著提升了经济生态效益。
拳头大小的迷你西瓜、不曾见过的紫色辣椒、眼花缭乱的南瓜品种……10月13日下午,在农交会安徽省蔬菜产业体系展厅里,精心布置的展台前装满了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南瓜、甜瓜、蔬菜,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拍照。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支撑“菜篮子”,安徽作为长三角地区的“菜篮子”,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2022年,体系优化结构,以“体系+学会+科技特派团+农技推广+企业”的工作机制,凝聚全产业链人才及资源,通过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并示范推广,为蔬菜产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专家、现首席指导专家张其安表示,“体系通过示范推广和科技服务,使我省蔬菜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达90%,产品质量均达绿色标准,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20%,全部实现品牌化销售,企业效益增加25%,带动周边农户走上致富路,促进农旅结合,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眼下,我省各大现代农业园区里,桃、葡萄、梨……各种时令水果相继成熟,为这个绚丽多彩的季节又多添了几分香甜的芬芳。
产业兴则乡村兴。安徽省农科院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特色产业总体规模,不断将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创新品牌、强化标准,引领带动全省农业发展。如今,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兴起,为乡村发展、群众增收聚集了力量,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刘润宇 焦明仁 汪源)